FinTech产品 | 数字三农:金年会智慧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席大大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建立数字农业应用体系,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后的全新农业。
政策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果、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2022年1月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中明确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六部分的内容。
2022年3月9日,农业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规则》的目标一是要发展智慧农业,二是要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三是要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四是要提升信息化创新能力,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也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同时提出政策上支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调整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有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和产业数字化的建设,随着各地在“互联网+农业”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带来了生产、流通组织方式的变革和营销、价值创造模式的创新,推广数字农业管理技术,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积极构建数字农业应用体系。
应用场景
随着多个新一代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围绕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开展试验区建设发展迅猛,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及产业化发展,数字农业应用体系为以下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
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
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
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
……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农业产业数字化针对现代农业生产园区的需求现状,提供了一套先进,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集生产环境监测、智能设备控制、标准化生产管理、产后收储运交易、农技生产指导、农产品溯源和农企互联网营销等于一体,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节本增效、提质增收,形成完备的现代农业数字化产业链发展体系。
服务主体
围绕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农业应用体系,服务各类产业主体。
国家级/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目前已批准创建203个,认定130个。
地方政府农业农村局
由产业规划科/股、农业科/股负责,涉及农业科、畜牧科、产品质检中心、检验检疫中心、农业执法大队、渔政大队等。
社会服务机构
金融机构:《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按照农业投入产出比制定合作方案。
地方国企:农业投资集团、产业投资集团、区域供销集团等。
科研机构:作为国家级单品种大数据项目突破。
业务定位
金年会智慧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将遥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实现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业务分析和动态模型的输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形成完备的智慧农业全产业链。
业务应用
01生产有大脑—满足“基本”需求向更加注重“质量”需求转变
难点问题
过度依赖 “大肥大药”的粗放式生产;适销对路品种不准确;灌溉的频率和强度与根系的不匹配,影响作物生长;水肥一体化面积少;虫害、土壤酸碱性发现问题滞后;对地下的水分含量缺少动态监测分析等。
建设目标
以数字科技为导向,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聚焦农业生产补齐要素短板,整合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数据,利用高新技术收集、传递、处理分析,建立了“数据采集-科学分析-精准匹配”机制,在力促农作物增产增收、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基础上,整体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构筑农业生产安全屏障。
02经营有智慧—破解“多而不优”“优而不多”的双重尴尬
难点问题
大宗农产品品类多,口感不好愁销路;小众产品无规模,难以满足大客户的需求;田间机耕道路建设不足,一些地方农机“下不了田”;容易过于“大而全”、“品牌空心化”;冷链物流滞后,优质特色农产品保鲜运输难等。
建设目标
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政府、农场、市场共同发力的“光明”模式,在农产品产量质量与区域明星品牌找到合力点,实现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过程管控及全环节介入,促进农业发展由抓生产、抓产品、抓环节向抓链条、抓产业、抓体系转变,有助于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放大农业禀赋优势,对于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03管理有办法—发挥“根据地”作用,完善管理机制补齐短板
难点问题
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制度、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在病虫害防治、肥料等用品投入上,追溯体系不完善;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品管理松散等问题。
建设目标
拓展农业数字化监管的探索,将监管范围由单纯的农业监督扩展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的优化、投入品监管等全方位管理,充分落实管理办法,推动形成生产者自觉开具、市场主动查验、社会共同监督的新格局。
04服务有保障—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多管齐下助生产
难点问题
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农企效果一般,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小,农民利益难保障,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沉睡”的资源盘活难;农技推广效果一般;农忙“忙”农机更“忙”等。
建设目标
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多元功能,创新组织与服务形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业务拓展,出台对应乡村振兴服务行动方案,在农村宅地基、产权交易、金融保险、生活服务等领域定制对应方案,打造特色的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
产品优势
立足于数字农业、以产业经济发展为目标,用技术手段赋能
“1”个中心——提升数据采集能力,规范数据分类建库
“1”个图——完善数据展示和分析能力,建立数字农业一张图
“4”个应用——建设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类应用平台系统
“N”个服务——提供运营服务能力,保证项目持续化造血
相关案例
01铜川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果蔬冷链物流建设项目
铜川市作为陕西省资源型转型城市,市政府印发的《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坚持走数字经济引领转型之路,以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作为关键突破口,在重点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创新带动关联产业联动发展。
该项目建设内容概括为“1+1+1+5”,包括:1套标准,即铜川市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1个农业农村智慧AI大脑,即农业智能和数据挖掘体系;1中心,即“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中心”;5类数字化应用场景即“智能决策应用云”、“数字农田场景云”、“为农服务场景云”、“产业振兴场景云”、“果蔬冷链物流场景云”。金年会结合铜川市农业农村业务信息化基础,依托自有中心机房,利用信息化技术,针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内容、重点领域及特色产业,开展全方位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通过数据、系统、资源有机整合,为铜川市农业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的数据与平台支撑;通过“数据+平台+业务+场景+金融+服务”的创新融合,助力铜川市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02辽宁省凌源市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
辽宁省凌源市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设施蔬菜)以数字农业为核心,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载体,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和装备,实现凌源市各类相关数据资源,包含基本信息、经营主体、投入品、设施环境、视频、生产管理等的统一标准、自动采集到分析处理、应用,实现智能化精准环境控制、数字化精准科学种植,提升设施蔬菜产品的营养、安全和外观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助力凌源市建立完整的设施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展示平台,走出一条高效生产、生态发展、食品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03金湖县农业农村大数据(一期)采购项目
该项目依托金湖县现有的涉农数据和省厅“苏农云”总体要求,建立金湖县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中心,将金湖县所有涉农数据全部整合、清洗、建库、保存和有序共享;围绕本地特色农产品芡实、小龙虾等,将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数据资源进行归集建立单品大数据资源库,收集整理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资源,形成全产业链的数据资源,实现与苏农云进行交换共享。并且根据金湖县农业管理需要、新型经营主体服务需求、特色产业培育需要等,分析现有存量数据,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相关应用。
04铜山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项目
铜山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旨在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实时掌控重要农产品的长势,监督农产品规范生产和质量安全,整合现有农业资源。系统以GIS地图为底座,建设全区畜牧、水产、种植一张图,实现多品种监管;另外针对水产、养殖、农田等下设基地建立对应数字池塘、数字圈舍、数字农场,较为全面掌握基地的生产信息;运用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实现对主要农作物的监管和数据更新,同时运用植保无人机、农业测绘无人机、智能水产无人船进行农业产业作业、监测,将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已建设的农业生产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对接,实现数据在一张图中集中展示与应用。
联系方式
010-62693574